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新闻资讯
NEWS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新闻资讯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人: 张生

手机: 13800000000

电话: 400-123-4567

邮箱: admin@qq.com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公司动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农机化发展,将迎来全新里程碑

作者:yebuyugz9B 点击: 发布时间:2025-02-17 10:07:47

据《农机具使用与维修技术》一书介绍,农机具指的是农田作业机具的简称,是田间作业的主要完成者,它能够完成土壤耕作,作物播种,作物植保,田间管理和作物收获等农田作业。按照作业类型的不同,农机具可以分为耕作机械(主要有犁、耙、深松机、旋耕机和复式联合作业机等)、播种机械(主要有常量播种机、精量播种机和免耕播种机等)、植保机械(主要有喷雾器/喷雾机、航空植保无人机和水肥一体化滴管、喷灌设备等)和收获机械(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收获机和经济作物收获机等)。

“力争到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其中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80%以上,机械化植保防治、机械化秸秆处理和机械化烘干处理水平有大幅度提升。在主要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内,建设500个左右率先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在有条件的省份整省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全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为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去年8月,农业部印发《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决定在全国部署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农业机械化代表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最大限度地使用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必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而农业机械(农机具)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关键因素。自2004年我国开始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以来,农业机械化呈现出整体推进、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农业机械在我国的发展史

事实上,农业机械在我国的使用情况,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有史料记载,炎帝神农“始作耒耜,教民耕种”,开创了中国的农耕文明。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农机化发展,将迎来全新里程碑(图1)

新中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是从50年代初期的白手起家的,党和政府把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 20世纪50年代,新式畜力农机具出现,到60年代前期出现手扶拖拉机,而70年代自走式水稻插秧机和80年代以后的联合拖拉机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自此,政府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给予农民30%的购机补贴,这对收入不高的农民来说确实是雪中送炭。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犹如强有力的“引擎”, 推动农机发展由短缺走向普及,机具装备数量成倍增长,农业机械化开始进入黄金发展期。

截止2015年底,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超过“十二五”规划目标3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2亿亩深松整地任务,其中,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超过40%,“三夏”小麦机收率超过92%,“三秋”玉米机收率达到63%,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农机推广空间巨大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飞速发展,农机化程度不断加深,推广面积逐步扩大,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基础。但在我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过程中仍存在发展“瓶颈”和“薄弱环节”,这些问题将成为“十三五”的发展重点,同时也为农业机械的推广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解决“谁来种地”的“靠谱”选择

随着农民工进一步向城市转移,外出打工出现了高龄化趋势。随之而来的是,参与农业生产的农民老龄化、低龄化现象,“谁来种地”的难题进一步加剧。

农民进城务工后,涉及土地的问题有了两种选择:土地流转和继续耕作,但无论是哪一张选择,随着农民的农业收入在家庭收入的占比越来越小,农村劳动力越来越紧缺,“机器代替人力”成为农业生产唯一“靠谱”的选择。

同时,随着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对农机配套化、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不可小觑。

供给侧改革的有力推手

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2016年和“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指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农机化发展,将迎来全新里程碑(图2)

如何实现呢?首先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土地的规模化经营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其次要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实现绿色增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上,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等“农资+农机”的服务模式能够实现科学用肥、精准施药、减量控害,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再次要开展社会化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农业机械化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农产品价格,提供市场竞争力。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农机化发展,将迎来全新里程碑(图3)

农业转型带来市场新需求

随着农民对农业生产“省工省时”的要求,对农业机械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耕地面积还是以小户为主,对于中小型农业机械的需求较大。即使土地流转后,我国土地规模还是以“适度”为主,对于农业机械的需求依旧是中小型为主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但在市场中,由于种种原因,农机发展呈现两极化趋势:要么过于“高大上”,一台机器动辄几米的作业半径,定价高达数十万,农民根本买不起,用不上;要么过于低端,效率太低,用了比不用还费劲,农民不愿用。

同时,随着国家对种植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在种植结构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对于适用于经济作物生产/收获的农业机械需求增加。虽然在市场中,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还处于失衡状态:以小麦、稻麦为主的主粮作物已经基本可实现全程机械化,而大豆、油菜、花生、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农业机械化率明显较低,很多机具国内还是空白。不过,随着市场的需求,有关经济作物的农业机械已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去年国家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中提出的积极推进大宗经济作物主要环节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推进了经济作物农业机械的发展。

农业部在推进规划中明确了两个主攻方向:一是提升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重点是巩固提高深松整地、精量播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玉米机收、马铃薯机收、大豆机收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解决高效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薄弱环节的机械应用难题;二是突破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瓶颈”,重点是示范推广棉花机采、油菜机播和机收、花生机播和机收、甘蔗机种和机收等关键环节的农机化技术。

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对农业机械政策的倾斜,以及土地规模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短缺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我国农业机械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

来源农资与市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农机化发展,将迎来全新里程碑(图4)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热门产品